淺談設計思維融合機器人課程 

淺談設計思維融合機器人課程

維基百科描述「設計思維」;提及IDEO設計公司總裁提姆 · 布朗在《哈佛商業評論》的定義:「設計思維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,考慮人的需求、行為,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。」並依循著五大流程來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,目前常見業界常用設計思維導入流程、系統及產品的開發。然而,我們也想知道,這樣的方法,是否適合也可以拿來中小學課程進行運用,培養中小學學生具備這樣的能力。 

設計思維

Image Source

設計思維一種以「人」為本的設計理念

設計思維是泛指一種以「人」為本的設計理念,以設計一個產品為例,今天客戶希望我們研發一款運貨機器人,在設計的最一開始,需要細心地聆聽問題、了解客戶需求,例如:確認機器人的功能、用途,使用者的年齡層等等、運用的場域等。如果缺少「理解客戶」這一環,一廂情願的產出,最後算是好的產品,但不符合使用者需求就極有可能不被採納、甚至增加許多反覆來回的時間進行修改。 

在設計思維的過程中,需要經過反覆的「溝通」與「理解」,不論是跨部門的溝通與客戶的溝通,必須讓這件產品在設計階段就已經經過多重的確認,才不至於耗費的大量的經費與精力,卻在市場上不受好評。 

設計思維

Image Source 

設計思維是否需要從小培養 

如何從客戶口中得到真正的有價值的資訊?如何找出對的問題?如何與部門間有效的合作?這裡面其實涵蓋了早期企業所談到的軟實力,也是現今教育界最夯的名詞-5C能力,包含:批判性思維、問題解決、溝通、合作與創造力。 

5C能力的培養不像是學習一個軟體,一個學期就能看見顯著的改變。5C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時間的引導,給予不同的情境、問題,促使學生思考問題、找出有創意的解決方案,課程中也需設計大量的橋段來協助學生進行合作與溝通。 

設計思維的五個步驟 

5C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擁有好的設計思維,然而,5C能力並不等於設計思維,設計思維同時也注重一個有系統的設計流程,共分為五個步驟: 

  1. Empathy(發揮同理心): 透過多元的方式了解使用者,協助自己以使用者的觀點出發,尋找使用者真正的問題、需求。 
  2. Define(清楚定義):將先前蒐集到的資訊,經過分析與討論,對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定義,查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,並用一句話精準定義使用者的需求。 
  3. Ideate(腦力激盪):定義好問題後則需開始思考如何解決問題,此階段要盡情的創意思考,大量的丟出想法,以尋找最良善的解決方案。 
  4. Prototype(製作半成品):將思考後的解決方案,實際製作出來,此階段不一定要製作出一個完整的產品,應以最簡易的方式,將想法製作出來。 
  5. Test(反覆測試):透過使用者的測試,最主要的目的是了解使用者測試後的心得,判斷是否重新定義需求或是改進解決辦法,如需更改則重新修改「需求定義」的結論。 

將設計思維融入機器人課程中 

綜觀上述,設計思維的是一種方法,的確適合從小就開始練習,進而培養出21世紀關鍵的5C能力。而透過機器人課程的實踐,非常適合作為設計思維的有效練習。 

以流程面來說,機器人的課程可以經由一個情境問題,帶領學生理解課程中隱藏的問題,而經由分析得出此解決方案,例如:最近學校阿姨手受傷沒辦法煮菜,是否可以製作出一台煮菜機器人來幫助她?那從一開始的問題「煮菜機器人需要什麼樣的功能?」到最後的實驗階段,則需經由「同理心」→「問題定義」→「創意動腦」→「製作原型」→「實際測試」這五個階段。而在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中,學生必須不停的思考、溝通與合作,才能順利的完成這五個階段,在這之中學生也將不自覺的運用著這些5C能力。 

也許有人說設計思維是一個簡單的能力,只需要照著流程走就好了。也或許有人說,設計思維是一門很困難的思維,因為永遠無法定義出精準的問題與需求。希望藉由這樣的機器人課程,可以幫助孩子們在過程中享受多元思考的樂趣、沉浸每一個解決方案的成就感,相信必能在未來的求學及工作生涯無往不利。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