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園裡的設計思維d.School

不頒發學位,強調所有課程都要跨領域學習,來自工學院、理學院、文學院、商學院、法學院、醫學院的學生們,皆可以來到這裡學習,它就是史丹佛大學的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(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)簡稱為d.School。

Image Source

 

何謂d.School 

d.School為美國史丹佛大學工程學院所附屬的設計學院。於2004年創辦,視「設計思維」為學院的圭臬,在這裡,從產學合作、空間設計、教學方法,都擁有跳脫框架的創新想法。

談到d.School就必須介紹他們的靈魂人物-大衛凱利(David Kelley)。大衛認為世界上並沒有所謂「沒有創造力」的人,會認為自己沒有創造力,僅是因為他們缺乏了「創造力信心」。在與知名心理學家班杜拉(Albert Bandura)的相遇後,大衛發現原來「信心」是可以經由循序漸進的訓練而「培養」出來,而d.School的核心價值就是培養人們的創造力信心。

設計思維

Image Source

d.School的核心價值還可以從一張小小的餐巾紙上略知一二,這是大衛凱利和SAP創辦人普拉特納(Hasso Plattner),他們兩人在餐巾紙後面寫下了著名的D.Manifesto 宣言:
我們要創造最好的設計學院:

  • 培育未來的創新人才、思考家、跟實踐者。
  • 以設計思考啟發跨領域團隊。
  • 加強教授、學生和產業合作,成就真正不凡的產學合作。
  • 參與最大專案,製作原型來尋找新的解決方案。

d.School在空間的設計上,都在鼓勵學生進行討論與互動,讓創意力的足以崛起,像是可以隨時移動的白板與桌椅,讓討論即時發生。而實作的精神也隨處可見,像是學校裡有一個製作原型的教室(prototype room),就像是目前常見的創客教室,裡頭有簡單的工具與材料,鼓勵學生將想法實體化。

 

運用同理心 帶出創造力

曾在d.School就學的道格迪茲(Doug Dietz),在入學前就已是醫用設備的專業技術人員,然而,他卻發現有將近80%的小孩,在使用核磁共振儀器時需要打鎮定劑,因為他們對於這套冷冰冰的儀器感到害怕與恐懼。接受d.School培養的道格,重新思考這其中的問題,利用在學校裡所學的步驟,同理心、反覆測試、製作原型等,運用這些新知識,道格改造了使用核磁共振儀器的流程。

設計思維

Image Source: Google Images 創用 CC 授權

設計思維

Image Source: Innovation Design Homework (MRI Scanner)

冷冰冰的檢測室成為了探險的奇幻旅程,道格將傳統的儀器披上了一層亮麗的外表,像是海盜船或是潛水艇,並且教導引導人員講故事的技巧,神奇的事發生了,需要打鎮定劑的小孩從80%降低為10%。

在這當中,道格嘗試著使用d.School帶給他的知識,跟隨著設計思維的步驟,從同理心中找出小孩恐懼的原因以及能吸引他們的事物。

 

引入d.School 台灣的設計思維

d.School這套設計思維的風潮,甚至在這幾年吹入台灣,早在2015年台灣大學成立了台大創新設計學院,而在今年新北市的國中建置「跨域實創教育廊帶」,試圖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。d.school不只要學生解決問題,更要學生能夠找出真正的問題。台大的創新設計學院延續d.school的精神,從同理使用者的需求出發,透過訪問與觀察,定義出真正的問題,反覆推敲試著研發可能的解決方案,接著將腦中的解決方案實體化,製作出粗略的原型。為了符合這樣的需求,台大創新設計學院也在學院內設置了可以製作原型的教室,裡頭包含3D印表機、雷切機、CNC……等等設備,讓學生從點子到成型皆可在學院內實現。

也許設計思維已然成為教育界相當重視的議題,然而當硬體設備已準備完成的同時,是否能有足夠的老師能理解設計思維的真諦,且有能力與技巧帶領學生進行設計發想與實作,這都將是台灣接下來仍需繼續努力的挑戰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